摘要:创卫经验:宝鸡创卫工作汇报。宝鸡创卫经验:一是全民参与是创卫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二是开拓创新是推动创卫工作的重要保障。三是造福群众是创卫工作的最终目标。
宝鸡创卫经验:一是全民参与是创卫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二是开拓创新是推动创卫工作的重要保障。三是造福群众是创卫工作的最终目标。 宝鸡,古称陈仓,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连接我国西南、西北和中、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是西北工业重镇和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全市辖3区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人口373万。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9.87亿元,财政总收入159.2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85亿元。宝鸡市区建城史已有2770余年(公元前762年,即秦文公四年),现有建成区面积97.78平方公里,人口86万。2003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工作和民心工程,举市一致,全民参与,矢志不渝地向前推进。2005年4月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实现了陕西省国卫城市“零”的突破。以创国卫为契机和平台,我市经济迈上千亿元大关,跻身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个城市发展代表行列,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节水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生态示范市等殊荣,建成西北首个卫生城市群和生态城镇群。“宝鸡创卫”被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陕西最具影响的十件大事之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认识,高点定位,站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创卫是新时期我国爱国卫生运动的一项伟大创举。十年来的国卫创建历程,使我们对创卫的丰富内涵和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创卫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创卫网原创www.cww114.com)抓手。2003年,宝鸡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6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6亿元,是一个典型的西部欠发达城市。经过对市情、民情的深入分析,市委、市政府认为,在各地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态势下,如何实现宝鸡经济后进赶先进的跨越式发展,如何在发展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改善民生,是相当长一个时期宝鸡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同时,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发展经济与保障民生必须双同步、双推进,顾此失彼的单一发展模式都会带来不协调、不可持续。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找到撬动全局的突破口和抓手。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恰恰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创卫,就是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完善公共服务,创造优美环境,推动科学发展,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就是以发展成果惠及民生、以小财政支撑大民生,花小钱办大事。经过三年的艰苦创建、八年的巩固提升,宝鸡经济总量翻了两番多,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从0.70万元、0.18万元上升为2.6万元、0.74万元,分别增长3.7倍和4.1倍。 (二)创卫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力平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宝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市创卫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创卫过程中,我们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主动关停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推行单位、居民区集中供暖,将公交车、出租车统一改为燃气车,改善空气质量;加大南山北塬绿化力度,添绿、造绿、植绿,使绿色成为宝鸡的城市符号;改造城市排污管网,建设拦河坝和亲水工程,关闭自备井,在市区形成“两条林带、五个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生态园林景观。目前,良好的生态已成为我市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的重要名片,一些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毗邻地区许多居民迁入市区,以创卫推动宝鸡环境影响力走在西部前列也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 (三)创卫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各级政府一直强调转变职能。怎么转、向哪里转?这是我们在创卫中一直认真思考并努力求解的问题。创卫以来,我们通过政府出资,拓宽马路,修筑桥梁,完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市容环卫设施,使居民门前路平灯亮、干净卫生,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舒适环境。群众高兴地说:创卫改变了大家的生活,让老百姓看到了一个实实在在为民办事的政府。市、县政府也由此深刻地认识到,创卫坚持“关注群众身边事,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相一致,是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的生动实践。 (四)创卫是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创卫网原创www.cww114.com)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在不断升级变化。在解决温饱问题后,群众热切期盼食品安全、空气清洁、饮水洁净、环境优美、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必须加强社会创新与管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突出以人为本,顺应群众期待,由政府组织,全民参与,动员整个社会行动起来,为我们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在较短的时期内,集中力量解决一人、一处难以及时解决的民生问题提供了积极手段。宝鸡创卫的过程,正是群众生存环境得到治理、基本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的过程,创卫带来的社会效益也在民生领域逐步凸显。 二、科学施策,重点突破,推动全民创建和城乡联创不断走向深入 我们坚持从建章立制入手,突出硬件达标、软件提升两个重点,推动创卫工作由点到面、由城到乡拓展,形成全民创建、立体创建的大创建格局。 (一)制定科学方案,有序有力推进。创卫工作量大面广,必须系统思维、整体谋划,这样才能谋在关键处,抓到点子上。我们坚持围绕“三个关键”(国家标准要求、重要薄弱环节、难点热点问题),推动创建工作梯次跃进,取得实效。创卫伊始,市委、市政府组织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国卫标准,结合市情民情深入调研,确定重点任务和难点问题。先后制定了《创卫工作方案》、《集贸市场建设标准》、《五小示范街建设方案》、《创卫宣传方案》、《效能督查方案》等文件,提高创卫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高规格组织指挥机构,采取领导包抓、效能督查、台账管理、舆论推动等措施,市级领导深入一线,各级各部门协作配合,干部群众人人参与,形成了聚焦难点、全力攻坚的良好局面。市委、市政府对创卫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从市领导直至每个具体点位的责任人,层层落实任务,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人管。各区域联络员每天收集工作情况,直报市级包抓领导。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社局联合组成效能督查处,对重点工作提前介入,全程督办,督查结果与干部政绩考核、职级升降、荣誉评比挂钩。市级各新闻媒体组成宣传报道组,对创卫中的好人好事及时表扬,对存在问题曝光批评,相关责任人在媒体表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实施“五大”工程,确保硬件(转自创卫网)达标。始终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创卫的基础工程,高起点规划,多渠道投入,高标准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一是关键设施达标工程。2002-2004年,我市筹资12亿元,加快实施一批国家卫生城市关键性工程。2004年,日处理能力 12万吨的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700吨、可使用20年以上的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城肥处理场相继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及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一举达到国卫标准。国卫命名后,在高新区、陈仓区和9个县又陆续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城全覆盖目标。对已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加快污水管网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厂商业化运行,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近两年,按照国家最新环保标准,建成两处生活垃圾填埋场,将城市建成区及城乡结合部全部纳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接近100%。目前,我市正抓紧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和新的城肥处理厂,投用后市区环卫保障能力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以道路、桥梁和城中村建设为重点,持续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建设“四横十纵”城市立体交通网络,沿渭河两岸建成4条快速通道,改造10多条主干道路,拓宽小道路80多条,城市道路长度增加到489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5.7平方米。建成11座跨渭河城市桥梁、2座城市立交桥,市区桥梁总数达47座。改造城中村128个,启动东岭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投资 1.2亿元,完成对城市商业中心经二路的一期综合改造。加强环卫设施建设,配备专业车辆150辆,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78个、公厕300个 ,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40%以上。投资3000万元,在西北地区首家引进高温蒸汽灭菌技术,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厂,满足了所有县(区)的医疗废弃物安全处置需要。 三是生态改造工程。充分利用山、水、川、塬的地理特征,构筑人工与自然融合的复合生态网络,推动“绿色宝鸡” 转自创卫网建设,实施城市大绿、三边造绿、街道造景、庭院增绿、蓄水湿地等工程。针对市区北坡植被少、易滑坡、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积极实施以造林为主的生态环境治理,形成南北两条近百公里的绿色屏障。建设以安澜、亲水、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渭河公园,大规模整治河道,昔日黄土裸露、沙尘飞扬的河滩变为水绿相映的景观长廊。在渭河石鼓山段及其支流金陵河、清姜河上建起5个橡胶坝,营造出湖湖相连、湖园相间的城市美景。抓好街道、单位、社区和周边环境的绿化,完善绿地布局,增加城市绿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逐年提高,2012年末分别达到45.12%、38.04%、13.4平方米。今年,位于市区的千(河)渭(河)之会国家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全面启动,城市环境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又增添了新的着力点。 四是环境保护工程。把生态环境作为打造关天副中心城市的最大后发优势,着力推动美丽宝鸡建设。持续加大对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宝鸡段的治理力度,我市渭河出境水达到环保标准。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关停和技改力度,推进火电和燃煤锅炉脱硫、脱硝工程,对水泥企业实施限产限排,COD、二氧化硫排放量连续多年以不低于10%的速度削减。采取限批、完善设施等办法,逐步解决住宅楼一层餐饮门店油烟污染问题。市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2012年达到315天。今年,我市继续加大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力度,对露天烧烤实行定时定点管理,采取措施推动机动车减排,给全市600余辆渣土车安装GPS终端,强制报废处理6000多辆老旧汽车,清理规范市区周边堆煤场,PM2.5自动监测站开始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 五是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程。始终保持城市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是创卫转自创卫网的基本要求,某种程度上也是最高要求。我市通过持之以恒的专项整治和精细化常态管理,对占道经营,“五小”门店,集贸市场,流动摊点,交通秩序、门牌广告,建筑工地、城市“牛皮癣”等创卫难点进行综合治理,基本做到了城市环境时时处处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宝鸡是铁路桥头堡城市,创卫以前的铁路沿线环境卫生“脏乱差”是一大顽疾。市政府与铁路部门协同一致,对铁路两侧各30米地段进行综合整治。针对铁路沿线居民住户多、中小企业多、集体组织多的特点,我们采取等面积划拨宅基地、经济补偿、联户共建、拆除违建等办法,安置了沿线住户,完成了2000个居民户和单位、31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目前,市区铁路沿线两侧全部打通,建成11个带状游园,形成30多公里长的绿色风景线,市民昔日不愿驻足的地方成了休闲散心的好去处。 (三)注重群众身边事,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在创卫全过程,我们始终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把实现和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群众,依靠群众,花心思、下气力解决影响群众日常生活、长期存在转自创卫网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改造旱厕、封堵单位和居民楼垃圾通道、实行垃圾袋装收集,解决居民社区环境“脏乱差”问题;通过硬化绿化居民小区、添置更新路灯、整修道路和绿化带,解决居民出行难问题;对拆迁腾出的空地不搞商业开发,全部用来修建游园和绿地,并配备健身、娱乐、文化设施,公厕、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解决群众健身休闲难问题;在远离市场的居民社区设置农民自产蔬菜瓜果直销点,转自创卫网在人口聚居区设立早餐供应处和便民摊群点,定时定点管理,解决群众生活购物难问题。政府倾心尽力创造舒适便捷的人居环境,使拆迁、绿化等难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和积极支持。 (四)实施“四级联创”,城乡统筹推进。立足“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协调发展”,我市在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后,确立了“巩固市区、辐射农村、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策略,开展城乡一体创建,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出台《关于深入开展卫生县城卫生镇村创建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县区每年各建成2-3个省、市级卫生镇,3-5个省、市级卫生村。目前,我市已建成8个国家卫生县城和全省首个国家卫生镇,以及52个省级卫生镇、131个省级卫生村。去年以来,我市按照创卫指标,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农村改厕、污水处理、“三堆”清理、绿化美化等工程,以省、市级卫生村为主体,打造了200个“卫生示范村”,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进一步夯实了创卫的群众基础。 (五)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在巩固国卫成果过程中,我市把解决群众健康问题作为重要环节,紧密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丰富和拓展国家卫生城市内涵。 一是健全医疗保障和服务体系。作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我市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到所有人群。2011年,市政府率先在全省实施大病统筹救助政策,从今年6月1日起,实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城乡困难群体看大病和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市级公立医院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县级医院普遍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后勤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实行了工资全额预算管理和全员聘任制;市区建成72个社区服务机构,形成了10分钟医疗健康圈;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所规范化村卫生室,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县以下医疗机构全部实施药品“统一价格、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政策。通过多年努力,全市接近90%的病人能够在县域内就诊,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二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全市建立了14个卫生监督机构,聘请卫生监督员、卫生监督信息员,在公共场所全面推行量化分级管理,从业人员持证率和“五病”调离率100%。市政供水、自备供水、二次供水管理规范,年内将出台《宝鸡市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完善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的监管,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卫生。全市有疾控机构13个,各医疗机构均设有传染病管理部门和人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转自创卫网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他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策略,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达99.57%。加强慢性非传染疾病防治工作,规范管理高血压病人22.38万人、糖尿病人3.4万人。在全省率先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项目,共筛查登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4379人,按规范随访和康复指导9245人。“十一五”期间,全市无偿献血17.94万人次,献血量31.7吨,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100%,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积极推进控烟工作,在全市分级分类开展“无烟”单位、社区创建活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控烟效果明显。健全病媒生物监测网络,规范开展防制工作,减少和消除病媒生物对群众的健康危害。全市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近两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甲类传染病无发病,艾滋病、结核病、麻疹等重点传染病处于低发、低流行态势。 三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我市着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社会监督体系、企业诚信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整合多个部门的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成立市食品检验监测中心,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报账,为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成立市食品安全稽查支队,推行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加强对高风险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关键食品加工环节和餐具消毒的监督抽验,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市连续多年无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四是努力提高市民文明卫生素质。在创卫中,我市十分注重市民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先后组织开展“卫生城市大家谈”、“创卫知识竞赛”、“创卫文艺演出”等活动,发动群众自觉参与;在公共交通、出租车行业开展“立足岗位创卫,倡导文明出行”活动,在新闻媒体开设“我为创卫献计策”、“我身边的创卫典型”、“创卫曝光台”等专栏,在中小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创卫齐步走”主题活动,推动创卫深入开展;编印《市民健康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家庭文明卫生常识》等系列图书,提升居民文明健康素养。市政府启动的“健康宝鸡”全民健康教育行动已历时四年,每年夏秋季节,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广场、进学校、进机关、进单位”活动,普及文明卫生和健康防病常识;在市级机关开展“创建文明卫生科室”活动,整治办公场所环境卫生,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市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显著提高。 三、健全机制,常态管理,在巩固提升中打造国家卫生城市升级版 创建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不是一时之策,而是长远之计,重在常态管理。十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大卫生”意识,不断探索完善长效机制,实现了创卫工作的常创常新。 (一)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作为首批行政执法权相对集中试点城市,2001年我市率先在陕西省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城市管理领域的行政执法权调整到综合执法局集中行使,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处罚的问题。在创卫进程中,以打造西部最有秩序城市为目标,市综合执法局制订了城市秩序管理相关标准和办法,先后实施了铁路沿线环境整治、老城区改造等重大工程,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制止出店、占道经营,对沿街单位统一拆墙透绿,拓展了城市空间,规范了市容秩序,方便了群众生活。宝鸡城市综合执法改革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肯定和推广。 (二)改革环卫管理体制。以打造西部最整洁城市为目标,深化园林环卫体制改革,于2006年成立市园林环卫管理局,全面负责全市园林环卫工作。按照“一把扫帚扫到底”、降低层级、费随事走、垃圾统管统运、市场化运作的思路转自创卫网,在各区设立环卫管理处,建立2380人的环卫专业队伍,清扫保洁市区道路,清理管护环卫设施,做好园林绿化日常维护。制定道路分级清扫保洁标准和考核办法,市财政按照道路等级、清扫面积拨付经费。为每个清扫队配备电动清洁车等机械化作业工具,实行“两班三运转”,市区主次干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8小时。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设置休息室,每年“环卫工人日”开展“我当一天环卫工人”体验活动,融入人性化管理。实行一日两巡查、十天一抽查、一月两考核一通报、奖惩兑现等制度,确保清洁责任落实到位。园林环卫局统一收缴和管理垃圾处理费,承担环卫设施配备、公厕管理、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任务。新的环卫管理体制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城市清扫保洁实现了由以行政手段推动为主向法制化、常态化管理的彻底转变。 (三)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以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为目标,采用网格化方式,细化城市管理对象,实施数字化城管新模式。作为国家试点城市,投资2000多万元在省内率先建成数字化城管平台系统,并有效整合公安、交通等公共视频平台,建立以城管监督员为主,330名执法队员、市区环卫工人和电话热线为辅,“一专多兼”的城管信息员队伍,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城市管理的全天候、立体式和高效化。 (四)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在创卫中,我们注重从突击整治向常态督导的转变,加强考核评比,促进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运转。市政府制订了《城市卫生检查评比办法》、《县区和市级部门环境卫生基础管理工作考核实施办法》,每季度组织城市卫生综合检查,排名在市级媒体公布,年终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每年对所有县区、90多个市级部门、单位的创卫和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工作进行考核,结果纳入全市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实施卫生长效管理的主动性。 (五)完善奖励激励政策。市政府制定《宝鸡市城市卫生检查评比奖励办法》、《宝鸡市卫生县城镇村考核奖励暂行办法》,市财政每年拿出100多万元,表彰奖励城市卫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按照“国家卫生县城”每县500万元、“省级卫生县城”每县200万元、“国家卫生镇”每镇50万元、“省级卫生镇”每镇10万元、“省级卫生村”每村3万元的标准,实行以奖代补。2005年以来,市财政对创卫工作以奖代补资金达5000多万元。各县区也出台配套措施,对建成的省、市级卫生镇村给予1-10万元的奖励,激发了基层抓卫生创建工作的热情。 宝鸡创卫的十年,既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十年,也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十年。十年来,宝鸡的环境竞争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全市经济增速保持了15%以上的强劲势头,一批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的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纷纷来宝投资,每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500亿元以上。回顾我市创卫历程,我们有三点深刻体会: 一是全民参与是创卫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创卫是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强力支撑,需要从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抓好落实,需要用法律、行政、组织等手段有效保障,更需要干部群众的积极广泛参与。其中,领导重视是关键,只有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支持推动,才能调动各种资源,面对突出问题,一个战役连一个战役突破,打赢创卫持久战;各方协同是保证,只有坚持“属地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促块保”的工作原则,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市级部门和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注重发挥街办、社区和镇、村的基础和主力军作用,才能确保创卫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群众支持是动力,只有以创卫为抓手,将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打造为民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保持创卫工作鲜活的生命力。 二是开拓创新是推动创卫工作的重要保障。创卫要面对许多难啃的硬骨头,平平常常、轻轻松松不可能成功。必须打破原有思维定势,善于运用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发扬科学决策、雷厉风行、锲而不舍的作风,才能突破难点、打开局面、创出成效。我市干部群众在创建实践中,形成了“万众一心、克难攻坚、连续作战、无私奉献、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创卫精神,成为宝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率先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创卫工作也为我市城市建设近年来的超常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是造福群众是创卫工作的最终目标。如果将创卫单纯理解为大拆大建,那么创卫就有可能变成“政绩工程”、“帽子工程”;如果仅理解为打扫卫生,也就把创卫简单化了。只有树立正确的创卫观,关注民生,服务群众,让创卫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干部才能通过创卫贴近和深入群众,各项工作措施才能更加符合实际、更富创造性;广大市民才能把创卫当作自己的事去自觉参与,创卫成果才能长久地巩固发展。 当前,我市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提升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高标准的集贸市场比较少,城市绿化品质有待提高,“五小”特别是餐饮门店的整治任务繁重,建筑工地的规范化管理需要加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及广大乡村的环境卫生面貌需要进一步改善。针对这些问题,我市已做出统一部署,将长期开展涵盖创卫各项指标的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行动。在年初分别召开的农村、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会议上,市政府主要领导提出,要继续发扬成绩,强化措施,全力打造国家卫生城市升级版。这次会议为我市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的成功经验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们相信,在全国爱卫办和国家有关部委的精心指导下,我市的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创建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我们也相信,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的创卫工作,一定会为美丽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ma�'bsa�p �4s '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宝鸡创卫工作的启示是: 领导重视,强势推进是创卫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创卫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实事好事,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难以成功;创卫又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社会系统工程,没有党、政主要领导强有力的支持和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在创卫实践中,各级党委、政府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新农村建设高度,把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县城作为建设“四市”、实现“两个最佳”的有效平台和抓手,在创建的过程中,均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高规格组织指挥机构,主要领导亲历亲为、率先垂范,主管领导全力以赴、周密安排,其他领导分工负责、分片包抓,各级各部门协作配合,干部群众人人参与,形成了举市、举县一致抓创卫的良好局面。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是创卫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创卫工作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量大面广,用常规的工作思路和模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宝鸡市在创卫过程中,用超常规的工作思路、超常规的工作机制、超常规的工作方法、超常规的工作手段、超常规的管理模式、超常规的经费投入,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建设质量,使城市建设速度提前了5到10年。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干部作风得到明显转变,想事谋事、干事创业成为时代主旋律,形成“万众一心,克难攻坚,连续作战,无私奉献,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创卫精神,成为推动宝鸡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坚持标准,勇于创新是创卫工作实现长效管理的基础。创卫的标准全国是统一的,也是唯一的,非常严格,客观公正,也非常科学合理。宝鸡市在创卫工作中,始终严格按照要求,紧密结合本市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体制机制,在集贸市场建设、农村改厕、背街小巷、“城中村”改造和城市美化亮化等方面都有鲜明的特色,探索了西部经济欠发达、市政基础薄弱城市创卫工作的成功路子。特别是将城市环境卫生日常管理;环卫体制改革及考核管理;“五小”单位分级量化管理;集贸市场和便民摊群点规范管理;数字化城市精细管理系统;废品回收管理等长效管理机制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基础管理考核、从体制、机制上保证了城市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有效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是开展创卫工作的根本目的。为谁创卫?创卫为谁?如果将创卫单纯理解为大拆大建、修宽马路、建大广场,那么创卫就有可能变成“政绩工程”、“帽子工程”,就会背离初衷。如果把创卫单纯理解为清理环境、打扫卫生,也就把创卫庸俗化、简单化。只有树立正确的创卫观,关注民生,服务民众,为老百姓创卫,让创卫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创卫才能成为与时俱进、常创常新的事业。只有解决了“为谁创卫”的问题,各级干部的工作才能更富创造性,各项工作措施才能更加贴近实际。只有解决了“创卫为谁”的问题,广大市民才能了解政府的良苦用心,才能把创卫看成自己的事,自觉参与,投身其中。才能使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和。所以,宝鸡在创卫过程中,凡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把老百姓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更多更具体地关注老百姓身边事,门前路平灯亮,干净卫生,出行方便了,环境优美了,生活舒心了,幸福指数提高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正让老百姓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由过去要求百姓怎么做、到现在政府千方百计为百姓做工作,真正实现了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赢得了威信,树立了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创卫网,全国唯一创卫资料网!cww是“创卫网”的首拼字母,114代表资料。 亲,记得网址哦:www.cww114.com (责任编辑:创卫办)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