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经验成果文章推荐

主页 > 经验成果 > INTRODUCE

广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18年历程

2013-11-18 21:18 作者:创卫网 来源:创卫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广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18年历程

 
海珠区南华西街党工委书记陈伟良:
  陈伟良说,自己参与了广州创卫的全过程,在他印象当中,从去年以来的这次“创卫”,时间跨度最长,要求最高。“这次是志在必得,从上到下都全力以赴,街道干部更是没日没夜地苦干。”
  陈伟良说,创卫为居民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开始的时候有的人说政府是在“作秀”,到后来逐渐习惯了清洁的环境,反而希望“创卫不要停”了。  
  海珠区环卫局市容环卫科苏向东:
  苏向东科长从事环卫工作已经有10年了,他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广州这10年来干净的范围不断扩大,不断延伸,从公共区域扩展到店铺,再扩展到大楼大院,到居民区,再扩展到城中村、出租屋、外来人员聚居地。“开头那几年我们经常出去组织清理卫生死角,通过最近这一两年的努力,卫生死角越来越少,到现在已经基本消灭了。”
  环卫工人一天只休息5小时
  海珠区环卫工人马贵阳:
  马贵阳听到创卫成功的消息,高兴地说:“广州能够争得这个荣誉,我们无论多辛苦都是值得的。”从去年开始,她经常要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最紧张的时候晚上做到12时多才下班,回到家再洗澡做饭,第二天早晨5时多又要上班,“煮饭都不讲究味道了,但求赶快填饱肚子。”
  看见乱扔垃圾 村民上前制止
  荔湾区岭南街办事处主任谢国滔:
  谢国滔告诉记者,为了解决清平市场梯云路的脏乱差问题,每天凌晨1时到早上7时,街道领导都要分批去蹲点、巡查,一个姓周的副主任,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在岗位上就晕倒过两次。  
  荔湾区海北经济联社党支部书记郑泳财:
  郑泳财回忆,2005年,海北联社发生了一件全国关注的事情,当年广州发现登革热,其中海北就占了两例。为此,全村出动,清扫所有的卫生死角,从那之后,村民开始认识到,原来卫生搞不好、环境差是会死人的。
  郑泳财说,“这几年不一样了,村里雇了清洁工人来打扫卫生,村民一见到有人乱扔垃圾,都会上前讲几句或投诉。海北村从去年开始,每天都要雇几十人进行清洁,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但村民到现在都没有一个人说这是乱花钱,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村干部有谁在外面吃多了顿饭,都会被村民骂是在乱花集体的钱。”
  政府花大力气整治 市民好支持
  海珠区新港西路吴小姐:
  吴小姐来广州读大学、工作已有10年时间,她认为这些年广州市容环境的变化很大。“就拿我以前租住的地方,垃圾随便就扔在电线杆底下,满街都是走鬼,感觉人们的卫生意识一直都提高不了。”“但这次创卫,看得出政府是动了真格。我楼下的夜间走鬼档,从来都是和城管‘猫抓老鼠’。没想到这次这帮走鬼被赶走后,真的大半年都没见影了。所以政府花大力气来整治,我们作为市民都十分支持。而且我也相信,这次创卫搞好后,政府要持续搞下去,要等人们已经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后,创卫才真正成功。”吴小姐说。
  城中村变干净 “以前无法想象”
  白云区三元里街道环卫站站长胡玉婵:
  胡玉婵1988年进入环卫站工作,亲历了街道18年创卫的历程。昨日,胡玉婵说,“创卫成功好开心,也意味着我们以后要更努力,这次创卫成功,很重要的是建立了完善的长效机制,以后可以作参照。”
  胡玉婵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创卫检查都是“明检”,会提前知道检查的时间和地点,做好安排。到了1998年后,广州开始进行“一年一小变”改造,基本上街面都能达标,城中村成了“创卫”攻坚难点。胡玉婵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创卫”检查开始由以前的“明检”变成了“暗检”,检查专家不时会到城中村来检查,令他们“非常头痛”。“每年到了‘创卫’的时候,我们首先就是要清理城中村居民楼之间堆满垃圾的‘冷巷’。”由于冷巷只有40厘米宽,环卫站都是派最瘦的工人才能钻进去,而且还要全副武装——头戴摩托车头盔,脚穿高筒水鞋。因为楼上出租屋的住客经常打开窗就往冷巷里扔垃圾,而地面也是积满污水粪便。
  胡玉婵说,这次创卫连城中村冷巷卫生死角都解决了。三元里街内的城中村楼房之间的冷巷进行了排污管道加建。在地面挖掘一条暗渠连接排污渠,然后将污水垃圾统一输送到市政管网。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评论昵称: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