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健康促进机关工作实施方案精选三篇创建健康促进机关工作实施方案精选三篇之一武义县公安局创建健康促进机关工作实施方案为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健康素养意识,引导广大职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打造健康机关、活力机关、和谐机关。根据《武义县健康促进机关建设工作方案》精神和工作有关要求,为确保我局健康促进机关建设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特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一、组织领导 成立健康促进机关创建工作(控烟)领导小组。 组长:局党委副书记,政治委员李新法 副组长:局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邹建辉 成员:各单位政工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政治处,周耀华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健康促进机关创建工作,整理汇总健康相关档案资料。 二、工作目标 (一)办公场所全面禁止吸烟,严格执行健康促进机关创建工作制度。 (二)结合政工例会,召开4次工作会议,讨论机关主要健康问题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三)开展4次健康知识讲座,举办2次以健康为主题集体活动。 (四)提升职工健康素养。本创建年度末,职工健康素养水平提高2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比例人中提高20%,职工肥胖率下降5%,职工吸烟率下降3%%。 三、工作内容 (一)完善工作机制 1.完善工作组织和领导协调机制。继续完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创建健康机关工作的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2.严格执行健康促进创建工作制度。认真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禁烟工作制度》等制度执行。 3.制定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确定董春海同志为创建健康促进工作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并定期接受专业培训;制定健康促进机关本年度专项工作计划,定期总结,资料齐全。 (二)建设健康环境 1.坚持无烟环境。单位内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禁止吸烟;主要建筑物入口处、楼梯、公共厕所、会议室等区域张贴明显的无烟标识;单位内无烟草广告和促销;各单位设有控烟监督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和教育。 2.整治自然环境。环境整洁卫生,垃圾日产日清;厕所清洁卫生,数量满足需要,有洗手设施。职工食堂应符合卫生要求,膳食结构合理。 3.保持人文环境。给职工提供锻炼环境和阅读环境,积极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单位环境。 (三)开展健康活动 1.提供健康服务。结合单位特点设置卫生(角)室,配备必需的医疗用品和急救药物。每年组织单位职工进行体检并根据体检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干预机制。 2.举办主题活动。定期组织职工开展跑步、爬山、球类、游泳等文体活动,提高职工身体素质;每年开展4次以上健康讲座;举办2次以健康为主题的集体活动。(如健康知识竞赛、健康演讲比赛、戒烟竞赛、体育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开展,保证职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知识得到提升。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协作配合。各单位要重视健康促进机关建设工作,如开职工大会,倡议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机关建设,要充分做好动员,积极行动,确保建设工作全面落实。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舆情论媒体导向作用,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报道,让广大职工充分理解建设工作的目的、意义和任务,努力营造建设健康促进机关良好氛围。 3.细化目标责任,严格目标考核。按照健康促进机关标准,细化建设任务,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进责任落实,定期开展自检自查,做到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力争达标一项,验收一项,巩固一项。 创建健康促进机关工作实施方案精选三篇之二淮南市2021年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总结报告淮南市深入贯彻落实《健康安徽行动实施方案》、《“健康淮南2030”实施方案》、《健康淮南行动实施方案》,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一步普及健康知识专项行动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安徽省卫生城市等工作为重点,不断健全健康促进工作机制,丰富健康教育与健康宣传手段和方式,居民健康状况和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现将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典型经验及亮点 (一)统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安徽省卫生城市,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普及健康知识专项行动等工作,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工作。结合淮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安徽省卫生城市,巩固慢病示范区成果,创建艾滋病防治综合示范区,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等工作,将健康素养促进项目有机融合,统一部署,一体推进。 (二)将健康素养促进项目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设置专版、专栏,发放宣传资料、专家访谈、健康巡讲、公益广告、心理健康热线等形式,持续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等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 (三)不断健全健康素养巡讲专家库、健康科普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的智力优势。我市建立了淮南市健康素养巡讲专家库和健康科普专家库,现有市级健康素养巡讲专家44名,省级健康素养巡讲专家10名,市级健康科普专家184名,省级健康科普专家10名。按照进一步普及健康知识专项行动等健康促进工作要求,持续开展健康巡讲和健康科普“五进”活动,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四)不断丰富健康促进工作手段和方式,提升健康科普效能。淮南市不断丰富健康传播方式,在淮南日报开设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知识专版,在淮河早报开设“健康淮南”专版,在淮南广播电视台滚动播放健康公益广告。安徽理工大学第一人民医院(市一院)与淮南电视台深度合作,开设《名医直播间》栏目,组织医院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走进直播室,传播健康知识和理念,自开播以来已录制节目138期。该院还创新性开展《诊间科普》活动,组织医院科普志愿服务队为候诊患者和家属开展微型“诊间课堂”,利用患者候诊时的“碎片化时间”普及健康知识。田家庵区建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基地,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科普宣传及视力筛查常态化、长效化。大通区、田家庵区等县区不断深化卫生健康教育平台建设,发挥互联网+健康教育作用,为全区群众提供科学权威的健康科普信息,推送卫生健康工作动态,实现“全区同步、一网到底、智能管理” 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 (五)将健康促进项目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市卫生健康委将健康素养促进等工作纳入对县区年度目标考核。寿县把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纳入县乡政府工作内容、计划生育考核指标、乡镇卫生院院长绩效考核指标。政府领导重视、部门互相配合、资金保障到位保证了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 二、健全组织管理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卫健委下发《关于印发<淮南市2021年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淮卫宣〔2021〕15号),制定了项目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以市卫健委分管领导为组长,委宣传科、市疾控中心、市健康教育所、县区(园区)卫健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强化工作部署。市卫健委先后印发《2021年淮南市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方案》、《关于开展省级健康促进县区创建工作督导和技术支持的通知》、《关于印发《淮南市2021年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淮卫宣〔2021〕15号);《关于推荐2021年淮南市健康素养巡讲专家的通知(淮卫宣〔2021〕3号);《关于开展2021年淮南市健康素养巡讲专家现场评选的通知》;《关于印发《2021年全市卫生健康宣传工作要点》的通知》(淮卫宣〔2021〕4号);《关于组织参加健康知识普及行动—2021年安徽省第二届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的通知》(淮卫宣〔2021〕14号);《关于公布淮南市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名单的通知》(淮卫宣〔2021〕13号);《关于印发淮南市进一步普及健康知识专项行动方案》;《关于印发淮南市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强化工作部署,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 (三)强化督查和技术支持。下发《关于开展省级健康促进县区创建工作督导和技术支持的通知》,组织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市第一人民医院、寿县疾控中心专家对大通区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区工作开展督导检查、技术支持和评估2次。举办了淮南市健康促进项目暨健康教育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市县区卫生健康委、疾控中心健康教育负责人参加。 三、项目资金情况 市财政局、市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清算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的通知》(社〔2021〕465号),对项目资金进行下达。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项目资金129万元。 四、各项目进展情况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健康教育 在淮南日报、淮南广播电视台开设“防疫科普知识专栏,全市播发稿件300余篇,通过淮南发布政务微信发布“重要提醒”“最新消息”等,在市卫健委网站设疫情防控科普知识专栏,市疾控中心、县区卫健委、各医院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开展科普宣传。组织市、县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内科、儿科等专业专家、疾控机构计划免疫、流行病学等专家走进电视台,采用专访、现场报道等形式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20余次。结合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和基卫健康教育项目,大力宣传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积极引导公众主动学习预防新冠肺炎疫情健康知识、掌握防护技能,举办健康促进主题活动,发放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解答等宣传资料 124600余份,现场咨询6万余人。 (二)脱贫地区健康促进 寿县自2018年实施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于2020年10月完成三年攻坚行动收官工作,健康教育进乡村、健康教育进家庭、健康教育进学校、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健康教育骨干培养等五大重点行动均达到任务目标要求。2021年该县坚持以脱贫乡村和家庭为重点,继续推进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等工作。全县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256次,覆盖人群32000余人次;累计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1900余块次;全县中小学校188所,健康促进县评估验收达标健康促进学校129所,覆盖率68.6%。 (三)健康促进县建设 我市寿县、潘集区已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区。大通区健康促进县区建设经区自评、市级复核、省级验收评估程序,于12月7日接收省级评估。目前我市田家庵区、凤台县正在积极申报省级健康促进县区。 (四)健康促进场所建设 目前全市有健康促进医院58个,健康促进学校179所,健康社区27个,健康村153个,健康家庭75926户。 (五)健康科普 市卫健委广泛征询宣传、网信、教育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医疗保障、科学技术协会、医院、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采供血机构、职业病防治机构、120急救中心、在淮大中专院校等部门和单位意见建议,征集推荐第一批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人选,经市级遴选审核、公示,印发《关于公布淮南市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名单的通知》(淮卫宣〔2021〕13号),建立了184人的淮南市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另有省级健康科普专家10名。制定了《淮南市健康科普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加强专家库专家的管理,发挥专家的智力和技术支持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适用的健康科普知识,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淮南市于2017年建立市级健康素养巡讲专家库,现有现有市级健康素养巡讲专家44名,省级健康素养巡讲专家10名。我市各县区均结合实际,建立了县区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建立市级健康科普资源库,累计接收国家和省级下发的健康科普视频73个、健康教育处方45份,包括慢性病防治、健康生活方式、传染病防治(含结核病防治、新冠肺炎防控)、儿童青少年疾病(含近视眼、龋齿)等内容。在淮南电视台《淮南新闻联播》栏目后持续刊播健康生活、禁烟等内容公益宣传片,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健康教育室电视等媒体平台播放发布健康科普知识。寿县在县电视台每天播放《科普中国》新冠肺炎防控专题视频3次,每次3分钟,连续播放两个月。在春申广场电子屏每天播放《科普中国》新冠肺炎防控专题视频3次,每次3分钟,连续播放两个月。结合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和基卫健康教育项目,积极开展2021年卫生健康系统“三下乡”活动,组织市级各医院、各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到基层开展公众健康知识宣传、义诊咨询等活动109场次,累计覆盖5万余人次。9月24日,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市一院)、淮南市精神病医院20余名劳模医疗护理专家,走进凤台县古店乡童集村开展义诊宣传活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夏晓丹带队参加了活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针对职业人群工作忙、压力大、运动少等特点,以科学健身、戒烟限酒、心理健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防治为主要内容,组织健康科普专家开展健康科普进机关活动69次,覆盖6938余人次;以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为重点,针对预防近视、龋齿、肥胖等健康问题开展健康科普进学校184次,覆盖学生23911人次;在社区开展了以新冠肺炎防控、慢性病防治、结核病防控、新冠疫苗接种、健康生活方式等为主题内容的健康科普进社区活动265次,覆盖32569人次。 (六)卫生健康节日宣传 在世界卫生日、“3.24防治结核病日”、“4.25全国计划免疫接种日”、“4.26全国疟疾日”、“5.15碘缺乏病日”、 “9.1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日”、“10.8全国防治高血压病日”、“10.29世界卒中日”、“11.14世界防治糖尿病日”、“12.1世界防治艾滋病日”等卫生健康宣传日组织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全市开展卫生健康节日宣传活动456次,覆盖人群20余万余人。 (七)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健康教育 以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依托,开展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2021年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宣传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发放宣传单、宣传彩色折页、张贴宣传海报、乡村街头悬挂条幅、电视台公益广告和有线广播宣传等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和寿手机台等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防控知识宣传,覆盖全市范围,受益人群达300万人;围绕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新冠肺炎、艾滋病等传染病及地方病(疟疾、碘缺乏病)、心理健康、安全与急救等方面开展健康教育覆盖50万余人次;开展针对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个体化健康教育活动覆盖80万余人次。 (八)居民健康素养监测 根据《2021年安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项目工作方案》要求,淮南市大通区确定大通街道、洛河镇、九龙岗镇、上窑镇、孔店乡为省级健康素养项目监测点。寿县确定涧沟镇、安丰塘镇、众兴镇、张李乡、炎刘镇为省级健康素养项目监测点。组织市疾控中心对相关负责人、协调员、调查员、质控员及数据管理员在调查前进行了健康素养调查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健康素养监测方案、抽样方法、调查问卷、质量控制、现场入户调查注意事项等,规范其调查操作流程。并在现场调查过程中进行调查质量控制、收集、审核上报监测数据,确保调查质量。按照省级抽样结果,寿县在涧沟镇、安丰塘镇、众兴镇、张李乡、炎刘镇等5个乡镇10个村(社区)共调查了454人,有效问卷454份(人),完成任务(450人)的100.89%,达到任务指标要求,各年龄组人数任务完成也达到指标要求。大通区本次监测于11月8日开展入户调查,11月30日大通区健康素养监测项目完成,全程用时22天,完成454户现场入户调查,超额完成省里规定的450户。12月6日—7日,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组织专家对我市两个健康素养监测县区开展了省级复核,复核结果合格。数据整理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健康场所建设内容单一,宣传手段不新,创新思维不够,健康细胞建设质量不高。 (二)健康教育干部队伍人员少,能力不够强,工作落实不能持续发力。 (三)健康教育手段不够丰富,新媒体等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力有待加强。 六、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深入推进健康促进县区和健康场所建设,不断丰富完善健康素养资源库。 (二)加强对基层的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提高全市健康素养促进工作队伍能力和水平。 (三)充分发挥市级健康素养巡讲、市级健康科普专家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广泛开展健康科普“五进”活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四)进一步丰富科普传播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科普宣传工作,进一步提升科普宣传效能。 (五)加强督导检查,督促县区进一步做好项目工作。 创建健康促进机关工作实施方案精选三篇之三
开阳县2021年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工作方案为了更好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我县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工作,按照国家、省、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安排与要求,结合我县拟创建全国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情况,特制定开阳县2021年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一、目标 到2025年,全县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普及并实现全覆盖,人民群众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有较大提升,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或及近国家水平,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20年降低5%,减少残疾和失能的发生。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有效实施,健康促进县(区)、学校、机关、企业、医院和健康家庭建设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初步形成,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二、工作任务 (一)继续推进落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充分认识社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和行为等因素对人群健康的深刻影响,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持续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落到实处。各个部门及乡镇(街道)是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责任主体,各个部门及乡镇(街道)是“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执行者,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覆盖各个部门的健康促进工作决策机制和协调机制,统筹领导当地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构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积极支持各部门建立和实施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对健康的影响。结合相关部门创建活动,开展跨部门健康行动,应对和解决威胁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如以创建全国全民健身模范市为抓手,组织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全民健身、体育赛事及相关活动为载体,着力推动和倡导科学健身、体医融合,提升科学运动水平;如以食品安全质量示范县为抓手,推进食品安全、食品营养、合理膳食等健康素养提升等。 (二)大力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 针对不同场所、不同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制定综合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指导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健康管理制度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创建、健康服务提供、健康素养提升等工作,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促进人民群众健康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行为养成。 1.加强农村和社区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 针对农村和社区人口健康需求,建立健康知识宣传员队伍,宣传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意识,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健康家庭行动”“新家庭计划”和“营养进万家”活动,建设家庭服务中心、创建健康小屋、开展万名医务人员下基层义诊活动、打造人口健康文化大院(园区)和教育基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健康宣传、咨询和服务;做好重点慢性病、传染病、地方病的预防与控制,加大妇幼健康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巩固卫生城镇和健康城镇创建、文明村镇创建成果,持续开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有效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开阳。 2.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健康教育课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学科教学与专题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加强控烟宣传和无烟环境创建,做好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确保学生饮食安全和供餐营养,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或营养包行动。开展学生体质监测。重视学校体育教育,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配合,增加青少年体育课程,推动校园足球、篮球、健身操等体育运动开展,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锻炼 1 小时,延长公共体育场馆对中、小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时间。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及时发现、有效处置心理危机事件。大力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生育关怀——青春健康”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3.加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 在各类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开展健康促进,提高干部职工健康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无烟机关建设,改善单位卫生环境和体育锻炼设施,推行工间健身制度,倡导落实干部职工每天健身时间不少于 1 小时。举办“健康大讲堂、健康巡讲”等健康知识讲座,开展符合单位特点的健身和竞赛活动,定期组织职工体检。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职业病预防相关政策,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体系,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制度,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损害和职业病发生。要积极组织协调,发挥国有企业在健康促进工作中的示范作用。 4.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 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重要阵地,坚持预防为主,推进防治结合,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推动健康管理关口前移,发挥专业优势大力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服务。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力军作用,特别是要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等基层卫生计生机构主阵地作用,提供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健康教育服务,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均等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医患沟通和科普宣传,组织医务工作者开展义务巡讲。围绕健康维护、慢性病和传染病防治、妇幼健康、心理健康、合理膳食、老年保健等重要内容,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普及合理用药和科学就医知识,提高群众防病就医能力。改善医院诊疗和卫生环境,创建医疗卫生机构无烟环境,在医院设置戒烟门诊,提供戒烟咨询和戒烟服务。 5.加强流动人口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学校和健康家庭建设活动,使流动人口了解各类疾病防治知识,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体系,提升目标人群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以2000年后出生的新生代流动人口、15—49周岁流动育龄妇女和6—14周岁流动学龄儿童为重点人群,提升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全面提升流动人口家庭发展能力和水平。力争创建一批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示范企业 、流动人口健康促进学校 和流动人口健康家庭。 6.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 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制度,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加快推进国土绿化,治理和修复土壤特别是耕地污染,全面加强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综合整治大气污染特别是雾霾问题,全面整治工业污染,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将健康列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统筹区域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卫生城市和健康城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形成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建设广泛开展的良好局面。贯彻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协作机制,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推进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健全特殊地区公共卫生体系,主动预防、控制、应对境外突发公共事件。 (三)培养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 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国民营养计划等为重要抓手,充分整合卫生计生系统健康促进与教育资源,利用好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婚育新风进万家、生育关怀携手前行——家庭健康素养、卫生应急“五进”活动等平台,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形成。 1.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大力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引导群众建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健康促进及健康素养传播活动。面向社会宣传倡导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理念,面向老年人及其家庭开展知识普及和健康促进,结合老年人健康特点,开发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加大控烟力度,运 用价格、税收、法律等手段提高控烟成效。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全面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发挥卫生计生系统示范带头作用,深入开展建设无烟卫生计生系统工作,创建无烟机关、无烟学校、无烟企业。强化戒烟咨询热线和戒烟门诊等服务,提高戒烟干预能力。力争15 岁及以上人群烟草使用流行率比 2017 年下降2 个百分点。加强限酒健康教育,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减少酗酒。以青少年、育龄妇女、流动人群及性传播风险高危行为人群为重点,开展性道德、性健康、性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大力普及有关毒品滥用的危害、应对措施和治疗途径等相关知识。 2.积极推进全民健身。 全面落实创建全国全民健身模范市工作,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加强全民健身宣传教育,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让体育健身成为群众生活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创新全民健身体制机制。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等场地设施建设。切实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和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提高现有公共体育场馆利用率和服务水平。每周参加 1 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逐年提高,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占全县常住人口比例达到 35%以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人数达到 90%以上。 3.高度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提升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素养。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和特殊职业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重点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 4.大力弘扬中医药健康文化。 总结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的认识和理解,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推动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及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体验中心,打造宣传、展示、体验中医药知识及服务的平台。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加强中医养生知识和简单技术方法的宣传普及,实现“2020 年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 10%”的目标。加强传统中药品牌、中药老字号保护和文化内涵宣传。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和保护工作。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促进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四)营造健康社会氛围 推进以良好的身体素质、精神风貌、生活环境和生活氛围为主要特征的健康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倡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1.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和技能传播。 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传播优势,聚焦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站、新媒体、“12320”卫生热线、健康传播卫星网等媒介,建立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健康知识的传播体系。鼓励和引导各类媒体办好“健康大讲堂”“健康贵州”等健康类栏目和节目,制作、播放健康公益广告,加大公益宣传力度,不断增加健康科普报道数量,多用人民群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法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让健康知识植入人心。建立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播资源库,构建数字化的健康传播平台。创新健康教育的方式和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打造权威健康科普平台。要对健康教育加以规范,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图书网络等要严格甄别,阻断虚假健康教育活动的传播渠道和平台。 2.做好健康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 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要针对影响群众健康的主要因素和问题,建立健全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完善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对媒体健康传播活动的监管,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开展舆情监测,并及时转载权威机构疫情防控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科学理性应对健康风险因素。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医疗保健类广告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坚决打击虚假医药广告,严厉惩处不实和牟利性误导宣传行为。 3.培育“弘扬健康文化、人人关注健康”的社会氛围。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以良好的身体素质、精神风貌、生活环境和社会氛围为主要特征的健康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宣传动员优势,传播健康文化,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健康促进行动。调动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发挥健康促进志愿者作用,注重培育和发展根植于民间的、自下而上的健康促进力量 三、工作内容、任务及完成时限 (一)更新和完善网络建设 建立健全县、乡(镇、街道)、村三级纵向、横向网络建设,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把各部门、各单位纳入到全县健康教育网格中来。各网络单位应确保有固定的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工作。 完成时间:2021年2月底以前。 (二)队伍建设与能力培训 1.全年至少开展2期健康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班,不少于8学时,其他健康知识培训班不少于3期,培训要求覆盖全县所有医疗卫生单位的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县直各部位、乡镇、社区和部分其他行业单位的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 完成时间:拟定于3月、7月、9月举行。 2.督导县级医院开展对本单位职工,病区健康教育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1期,不少于8学时,其他健康知识培训班不少于4期。 完成时间:与督导工作同步开展。 3.督导乡镇卫生院结合均等化要求与自身实际,对本单位医务人员、村医、乡镇政府及各部门健康促进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专业技能培训至少1期。 完成时间:与半年或年度督导工作同步开展。 (三)传播材料编印 1.统计乡镇卫生院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库存及2021年需求情况,根据需求向卫生院提供12种以上的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其中县级编印不少于6种),全年库存数量能够满足日常活动和各种应急宣传的需要。 完成时间:库存与需求统计2月底前完成,编印于5月底前完成。 2.督导县级医院应自行印制12种以上具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需要的宣传资料,并免费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督导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向患者及家属提供12种以上健康知识传播材料(含自制和领取资料)。 完成时间:与每季度督导工作同步开展。 (四)健康知识传播 各单位、部门、乡镇、街道办要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和资源,组织和协助开展健康知识传播,促进提升本部门、本单位干部职工和本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1.利用宣传栏、咨询活动、义诊、讲座活动宣传普及健康知识 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项目考核指标要求,充分利用各种卫生主题日开展宣传咨询、义诊、讲座活动,疾控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完成时间:1月至12月。 2.利用健康知识讲座传播健康知识 结合中央补助健康素养促进项目要求,邀请相关专家开展健康教育巡回讲座,巡讲内容以合理用药和烟草危害为主,同时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传播。人群覆盖2000人以上。 完成时间:7月以前。 督导县级以上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在院内或院外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全年至少4期。 完成时间:与每季度督导工作同步开展。 督导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按照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要求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全年乡镇级不少于12期,村级不少于6期。 完成时间:与每季度督导工作同步开展。 3.推广利用各类新型媒体平台传播健康知识 与本地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纸合作,开设健康教育类专题节目或栏目并加强监管。每年播放健康公益广告不少于5个,每期不少于100次,每个持续时间不少于50天。录制、播放健康宣传专题节目,每年不少于50期。每年组织2次以上媒体培训或媒体交流。每年每类媒体宣传健康促进县相关工作至少10次,累计达50次。利用《健康开阳》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健康知识传播,同时加强对公众需求信息的采集、分析与汇总。 完成时间:1月至12月。 4.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电子显示屏、DVD音像播放传播健康知识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应设置2块宣传栏,至少每月更换一次宣传栏内容;乡镇卫生院设置2块宣传栏,每月更换一次宣传栏内容;村卫生室设置1块宣传栏,每2月更换一次宣传内容;各医疗单位,在门诊大厅等人流较大的地方摆放宣传资料展架,提供的印刷宣传资料不少于12种;医院、乡镇卫生院分别在单位门口及显眼处设置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健康知识;各乡镇卫生院在门诊输液室或人流量比较集中的场所设置DVD音像播放器用于播放健康知识视频,全年播放种类不少于6种,每月播放不少于120小时。 完成时间:与每季度督导工作同步开展。 5.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设置单独的健康教育室,用于传播健康知识,开展健康讲座活动。 6.其他形式的健康知识宣传活动 积极配合或利用其它单位和部门开展的送健康下乡、健康大讲堂进学校、健康大讲堂进机关等形式的健康知识宣传活动,营造浓郁的氛围,提高健康知识宣传的覆盖面和传播速度。 (五)专业技术指导 应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的技术指导作用,为网络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指导,开展督导检查工作,覆盖16个乡镇卫生院和部分其他网络单位。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7版)》《全国健康促进县(区)项目工作方案》和《开阳县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县试点项目工作方案》的要求,每季度对各乡镇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规范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全年对乡镇卫生院的督导不少于30点次。 完成时间:1月至12月。 2.结合县目标考核要求,对相关单位开展考核和工作开展指导。 完成时间:2021年11月。 (六)其他工作 积极配合完成县创建办及上级相关部门交办的其它相关工作。 四、资料收集与归档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健康教育服务项目工作》的要求和《省 市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规范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资料的收集与归档。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各单位要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及上级相关考核指标、任务要求,把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制订工作方案及计划,工作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 (二)部门合作。结合我县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县试点项目工作综合领导小组,负责定期组织召开协调会议,通报工作进展,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加强督导。将健康促进县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县督办督查局根据部门职责按季度进行督查督导,及时通报工作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对在督导中发现的不作为情况进行不定期通报及督办。 (四)及时总结。各相关单位要建立督导检查、考核评估的工作机制,每季度了解试点工作效果,县有关部门要每半年整理1次工作进展情况,总结有效做法和经验,形成工作报告。 (责任编辑:安全生产健教组)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